岑川镇“庆七一”系列丨群众身边好党员①—向常德、敖耀明、周金贵
2025-06-29 17:48:51          来源:岑川镇党政办 | 编辑:黄倩 | 作者:黄倩、钟茹          浏览量:3534

编者按:一个支部一座堡垒,一名党员一面旗帜。近年来,岑川镇党委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促振兴的工作思路,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,不断提升党支部凝聚力和战斗力,引领全镇广大党员干部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工作中。值此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,特开专栏,集中宣传一批在基层治理、抗洪救灾、产业发展等过程中的先进事迹,在全镇树立敢于担当、奋发作为的鲜明导向,激励全镇上下凝心聚力、开拓进取,让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。

微光成炬映初心,他们用坚守诠释为民情怀

他们是照亮百姓生活的“点点星光”,是守护万家安宁的“温暖港湾”,更是乡村振兴征程中永不褪色的“先锋旗帜”。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,在平凡的岗位上绽放出不平凡的光彩。

01
抗洪抢险中的“定海神针”——向常德




“有老向在,我们心里都很踏实!”这是水口村村民们提起向常德时最常说的一句话。2024年6月底,岑川遭遇特大洪水,水口村位于盆地低洼处,特别是朱公桥附近的灵寿组,洪水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上涨。6月30日晚上11点多,洪水快涨至临界点,灵寿组还有42户群众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,镇村两级迅速组织群众进行转移,但由于辖区内多地出现灾情,导致人员紧缺,转移群众速度过慢。见状,向常德便主动请缨,带着铜锣、披上雨衣便和镇村干部挨家挨户通知村民转移,见到家中有行动不便的老人或是男丁不在家的,他便主动帮忙收拾行李,并将他们送至转移住所,一直到凌晨,向常德累计帮助转移群众30余户共98人,切实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。

7月初,九峰水库突发险情,向常德得知大坝上镇村干部、民兵队伍因连续奋战疲惫不堪,而后续驰援力量还在路上,人手紧缺,于是他积极响应镇党委号召,主动带领村里的党员赶到大坝迅速加入抢险队伍。尽管汗水模糊了双眼,泥浆糊满了全身,他却始终咬牙坚持,他说,“党徽别在身上,责任就得扛在肩上!”

洪水退去,村民们重建家园时,向常德又带头清理淤泥、搬运建材。他佝偻却坚挺的身影,如同洪水中的“定海神针”,始终守护着这片土地,成为群众心中最坚实的依靠。

02
乡村里的“调解能手”——敖耀明




“你们都先冷静一下,千万不能吵架、打架,等我马上过来。”一大早,敖耀明就在电话里调解着一起矛盾纠纷。作为一名共产党员,又是龙福村的一名邻长,调解邻里矛盾纠纷成为了他生活中的常态。挂了电话,他穿行在清晨薄雾里,沿着曲折蜿蜒的乡间小路前往闹矛盾的群众家里。到达调解现场,他耐心倾听双方当事人的诉求后,动之以情、晓之以理地与其进行沟通协商,并成功打开了当事人多年来的心结,让双方达成了一致意见。

自从担任邻长以来,敖耀明始终把责任扛在肩头,把群众放在心上,是村民们公认的“贴心人”。哪家有困难,他总是第一时间赶到,并尽自己最大的力量伸出援手;邻里出现矛盾纠纷,他主动上门调解,用春风化雨般的耐心化解矛盾;农忙时节,他穿梭在田间地头,帮助缺少劳动力的家庭抢种抢收。他用实实在在的行动,在村民心中种下信任的种子,收获了满满的尊重与爱戴,成为乡村里最温暖的存在。

03
发展路上的“智慧锦囊”——周金贵




在郭洞村,村民们只要提起周金贵,口中便满是钦佩与信赖。周金贵曾担任郭洞村妇联主任多年,在职期间便始终兢兢业业、踏实工作,广获村民一致好评。虽为一名女同志,但她总是把村级发展摆在首位,并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人脉优势,想法设法为村级争资争项。村级产业一直是困扰郭洞村多年来的发展短板,为此,离职后的她主动为村级产业发展出谋划策,并帮助村级引进2名优秀的产业管理人才,为村级发展增添了活力,现在,郭洞村的大棚种植正发展的如火如荼。“周大姐点子多、办法好,跟着她干准没错!”大棚种植户李大姐笑着说。

入党49年,周金贵始终听从指挥、服从安排。任村干部期间,她是村民眼中的“矛盾调解员”,化解了一桩桩纠纷;离职后她又是乡村发展的“智多星”,为村产业发展出谋划策,提出众多宝贵建议。她以对党的忠诚、对群众的热爱,在基层的广阔天地中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巾帼华章。

岁月无声,初心有痕。从抗洪抢险中的逆行身影,到田间地头的忙碌脚步,再到乡村发展路上的智慧引航,他们用行动诠释了所谓“初心”,不过是“洪水来了我先上”的本能,是“邻居有难我帮衬”的习惯,是“村子发展我动脑”的自觉。他们的故事,正是新时代“群众身边好党员”最生动的注脚。


责编:黄倩

来源:岑川镇党政办

  下载APP